隨著媒體行業(yè)不斷改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深化,“中央廚房”這一媒體運行模式受到了業(yè)界的青睞。福州市氣象局緊跟趨勢,努力打造福州氣象宣傳全媒體“中央廚房”,在氣象服務宣傳上燃起新的火焰,成為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氣象全媒體宣傳工作中的一縷亮光。
主廚師傅主導,實施“頂層設計”
主廚師傅是“中央廚房”的“大腦中樞”,實施頂層設計,把握方向,動態(tài)策劃。隨著智能網(wǎng)格預報業(yè)務的運行,如何讓時空上的氣象預報信息更快速、更有效、更貼近需求地傳播“最后一公里”?直接決定著氣象服務工作的成效。
面對這一問題,福建省氣象局高度重視,在戰(zhàn)略理念、組織架構、人才資源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今年年初,省氣象局局長董熔在福州市氣象局調研時強調,要凝聚力量,充分運用全媒體思維,不斷加強氣象宣傳工作能力,擴大氣象信息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全面提升公共氣象服務水平。
福州市氣象局迅速落實,針對宣傳機制和服務需求,在今年4月,組建了“福州氣象全媒體工作室”,統(tǒng)籌福州氣象自有媒體和社會媒體氣象信息傳播工作,強化氣象信息全媒體發(fā)布,引導正面宣傳,跨出氣象宣傳融合發(fā)展嶄新的一步。
“福州市氣象局一直重視氣象新媒體發(fā)布渠道建設,福州氣象全媒體工作室的組建,是系統(tǒng)化、制度化推進提升該項工作的舉措。”福州市氣象局局長馮玲介紹道,“該工作室不僅可以便捷地調動氣象臺、服務中心及其他各部門的人力及信息資源,實現(xiàn)‘一人多崗、一崗多責、多崗輪動’的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還能夠充分聯(lián)動地方部門和社會媒體,用精心定制的氣象資訊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預報預警信息的傳播工作中。”
據(jù)了解,全媒體工作室打破了預報、服務與宣傳等各領域間的壁壘,深度整合各種信息資源,打破兩微、網(wǎng)站、廣播、電視等傳播載體的界限,構建起氣象服務信息“中央廚房”,造就全媒體時代的“全能型氣象員”。一次信息采集,多元化制作,多渠道發(fā)布,為公眾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系列氣象信息大餐。
福州市氣象局副局長蘇萬康告訴記者,全媒體工作室成立后,特別加強了臺風、暴雨、強對流、高溫等天氣過程的實時跟蹤,把工作重心放在對老百姓影響最直接的短臨天氣預報服務上。全媒體服務從天氣預報入手,側重于各類天氣產(chǎn)生的影響,告訴公眾如何應對。此外,還加強有關氣象活動的主題宣傳策劃,綜合運用文、圖、聲、視頻等多種形式來及時地為公眾提供氣象信息,使得公眾獲得更多視覺、更多聽覺和更多感覺的氣象信息體驗,增加了“福州氣象”的群眾關注度,吸引了重要社會媒體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氣象局與福州本地主流媒體及有實力的自媒體建立了氣象信息的聯(lián)動傳播,構建起以用戶為中心的氣象服務體系。
掌勺團隊落實,“烹調”氣象信息
菜品菜色是“中央廚房”的核心內容,取決于掌勺的能力。在經(jīng)歷了“渠道為王”的傳統(tǒng)媒體時代和“技術為王”的網(wǎng)絡時代后,現(xiàn)在迎來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比翼齊飛的全媒體發(fā)展時代。“內容為王”始終是氣象全媒體發(fā)展宣傳的一把利器,以優(yōu)質內容為基礎,向讀者提供權威、專業(yè)、多元、具備深度的內容是全媒體宣傳中最根本的制勝之道。
氣象部門是氣象預報預警發(fā)布的權威部門,同時也是服務群眾的職能部門,氣象信息、部門工作動態(tài)越來越受到公眾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何讓內容較為專業(yè)、不夠通俗易懂的天氣預報被公眾讀懂,這就需要氣象信息的烹調。
“掌勺的烹調技術很重要!”蘇萬康說,“要以‘人性化、接地氣、貼心’的‘伴隨’式服務來開展媒體宣傳,實時跟進天氣變化情況,第一時間以風趣幽默的方式介紹天氣狀況,徹底改變天氣預報刻板嚴肅的形象。”
福州氣象全媒體團隊在每次天氣過程中,通過圖文直播、話題討論等形式,開展實實在在的“伴隨”服務,讓公眾隨時都能找得到、夠得著、看得懂,時刻感受得到氣象的“溫度”。今年“納沙”和“海棠”臺風長達5天4夜的圖文直播,贏得廣大粉絲紛紛點贊,超千萬級閱讀量的話題討論將臺風預警信息帶到千家萬戶。
據(jù)了解,全媒體工作室開展了公眾需求調研,分析各種媒體上閱讀量較高的氣象文稿或節(jié)目,特別是公眾對氣象文稿和節(jié)目的風格喜好。經(jīng)過幾個月的摸索、學習和實踐,尋找出氣象信息與公眾需求相結合的主題方向,總結出了如何圈粉絲、抓粉心的秘訣,針對性地對氣象信息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優(yōu)化,并發(fā)揮工作室成員各自的專業(yè)特長,遵循“當天有效”的規(guī)則,第一時間選取“有趣、有料”的熱點氣象信息,將“專業(yè)”的文字“烹調”為“親民”的語句,做到有趣、吸引眼球,使公眾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地了解天氣動態(tài)。另外,貼近民生需求的生活服務信息也被充分結合到氣象資訊中,例如臺風影響導致列車停運、飛機停飛、學校停課……全媒體團隊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也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大眾點評點贊,誕生“新晉網(wǎng)紅”
會做菜,還得會品菜,會懂菜。
“春風十里,何時下雨?我來告訴你。東邊日出,西邊雨否?你隨時問我。”福州氣象全媒體工作室將“強化用戶體驗,注重互動交流”放在了第一位,要求采編人員轉“宣傳思維”為“服務思維”,尊重公眾不同的興趣點,求同存異,成為“有溫度的媒體”。
“你們的文章是我每天必讀的,小編們都非常幽默,原本枯燥的天氣信息,編輯成清新活潑圖文形式,接地氣。大贊!”這是網(wǎng)友芽芽給福州氣象微信公眾號的留言。
“福州氣象”官方微博、微信的文章,通過加插各種時髦風趣、親切可愛的表情包配圖,并與時事或習俗相結合報道天氣情況,通俗、有趣又貼心,極大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這些氣象文章同樣受到社會媒體的關注,屢屢被本地眾多自媒體、新媒體轉載傳播。
@新浪福建、@福州同城在今年6月3日發(fā)了一條博文:“近日暴雨襲榕,@福州氣象埋頭苦干玩命發(fā)預警,一天最多發(fā)布63條微博,4天閱讀數(shù)突破100萬!可沒想到粉絲狂追問到底放不放假!更意想不到氣象君,面對各種調戲追問淡定甩球,圈粉無數(shù)。福州又多了一個用心服務、接地氣、貼近群眾的政務微博,必須點贊!”這條微博的標題是:福建政務微博圈誕生一枚新晉網(wǎng)紅——@福州氣象。
用心的氣象服務為“福州氣象”的品牌樹立奠定了基石。福州政務微博本地最佳、福建政務微博前三、全國氣象政務微博前十、全國政務微博百強……一次次的“榜上有名”是年輕的全媒體團隊用心前行所取得的,同時也是他們一次次奮進的強勁動力。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福州氣象“中央廚房”不打烊,只為烹飪出了品種豐富、味道多樣、親民實用的“氣象信息大餐”。
心中有民,肩上有責,手中有技。寒暑易節(jié)、陰晴更替、風雨雷電變幻……老天爺?shù)囊慌e一動,氣象人都要先知先覺,氣象全媒體工作室更要先行先動。(中國氣象報福建記者站湯珺琳、福州市氣象局張暉輝)
責任編輯:陳錦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