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400多年前,“甘薯之父”陳振龍將甘薯引進家鄉(xiāng)長樂鶴上,緩解了一場饑荒;400年后的今天,這個鄉(xiāng)鎮(zhèn)將甘薯變?yōu)?ldquo;金豆豆”,走出了一條鄉(xiāng)村振興路。近日,記者走進長樂鶴上,看小小番薯的前世今生,探鶴上鄉(xiāng)村的振興密碼。

引入:一根薯藤緩解閩中饑荒

甘薯,因由“外番”引進,故稱“番薯”,引進之人便是明朝商人陳振龍。

1593年,正值明朝萬歷年間,閩中大旱。此時的陳振龍在呂宋島(今菲律賓)經商,看到當地種植的薯耐旱、高產、適應性強,生熟皆可食,他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親人食不果腹,便用心學會了種薯的方法。然而,當地政府禁止帶薯出境,陳振龍只能冒著被殺的危險,將斥巨資購得的幾尺薯藤絞入吸水繩,藏匿于船中,歷經7個晝夜的航行,將薯種帶回故鄉(xiāng)長樂鶴上。薯種試種便大獲成功,推廣之后緩解了閩中饑荒。

為紀念這段歷史,鶴上鎮(zhèn)修復完善陳振龍故居及周邊景觀,挖掘古厝內涵,著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生根:小小番薯一年創(chuàng)收400多萬元

小小番薯,曾拯救萬民于饑荒,也是青橋村村民陳順樂眼中的“金豆豆”。

一壟壟齊整的番薯地枝葉正茂,陳順樂撥開表層淺土,紅通通、肥嘟嘟的番薯露了出來,1株番薯秧下足足結出7個番薯。“這一株估計就能收5公斤番薯。”陳順樂期待著豐收。

陳順樂告訴記者,他對番薯有著特殊的感情。上世紀50年代大饑荒時,他們一家人正是靠著不到一畝的番薯得以生存。近年來,陳順樂和村子里的其他農戶整合青橋村200多畝的土地,全部種上番薯,每畝三四千公斤的年產量,增收上萬元,著實改善了村民生活。

不僅是青橋村,如今鶴上鎮(zhèn)種植了800多畝番薯。享受著夏季充足的光照,環(huán)繞著疏松的沙質土,鶴上的番薯皮光潔、薯塊大、口感軟糯、甜度足,年產量可達200多噸,每年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400多萬元。

發(fā)揚:在“土疙瘩”上做大文章

振興,不僅依靠種植番薯,還要在這個“土疙瘩”上做足文章。

為擦亮“番薯”這塊金招牌,青橋村成立番薯示范基地,集種植示范、品種推廣、技術指導于一體,帶動周邊村民加入種植行列,將番薯文化挖掘與推廣種植相結合。不僅如此,村里還立足優(yōu)勢,打造豐富多彩的田野活動。距離陳振龍故居不遠處,記者看到了一塊塊精致小巧的“微菜園”,各類果樹之下種植著紅薯、紫薯、白薯等等品種,這是青橋村為孩子們規(guī)劃的研學實踐“小菜園”。

“立足陳振龍故居,結合周邊古厝資源,我們希望通過開展研學活動,帶著孩子參觀故居、聆聽故事、親自勞動,邊教邊學,寓教于樂。”青橋村村支部書記陳國仕說。

做大做強番薯產業(yè),鶴上鎮(zhèn)深諳打通外援、疏通技術筋脈的發(fā)展秘訣。鶴上鎮(zhèn)相關負責人陳魁介紹,近期正與清華大學相關農業(yè)專家積極溝通交流,希望借助專家力量,通過團隊作戰(zhàn),力圖打造番薯產品線,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與文嶺鎮(zhèn)相關企業(yè)合作,在品種改造與產業(yè)鏈延伸上進行更多探索。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沐方婷 記者 余少林 通訊員 陳佳惠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直擊《海的一半》排練現(xiàn)場:用舞蹈重塑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中出,国产精品视频分类精品,欧洲精品精美色视频在线观看,91九色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