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在閩侯縣白沙金鐘閣公益放流點,300尾植入PIT芯片的珍稀魚類中華鱘二代幼魚(7個月至2歲)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放流閩江,讓閩江再現(xiàn)“水中大熊貓”。
據(jù)了解,中華鱘曾分布在長江、珠江、閩江、錢塘江、黃海等水域,由于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人類活動等影響,中華鱘種群陸續(xù)消失,現(xiàn)僅存于長江和近海,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等級。
閩江是福建母親河,水量充沛,生物多樣性豐富,是眾多珍稀水生生物的棲息地。2014年,在瑯岐閩江口水域,漁民誤捕一條長60余厘米的中華鱘,印證了閩江是中華鱘繁衍生息地之一。
“閩江中華鱘等珍稀物種的存在,是閩江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的重要標志。”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chǎn)研究所研究員、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主任危起偉介紹,此次放流的300尾中華鱘子二代幼魚,均來自荊楚大地,它們承載著恢復閩江種群的重任;每一尾均植入PIT芯片,可追溯其“家族譜系”和放流軌跡。
據(jù)了解,這300尾中華鱘子二代幼魚中部分由愛心人士認養(yǎng),寄托著公眾對閩江生態(tài)修復的期盼。
當天的增殖放流活動中,還放流長約15厘米的草魚、鰱魚等魚苗12000尾。同時,活動主辦方向60余人頒發(fā)中華鱘認捐證書。(記者 藍瑜萍 通訊員 陳偉)
責任編輯:趙睿
- 中華鱘再獲13.3萬尾人工繁殖"寶寶" 創(chuàng)歷史之最2019-11-07
- 武漢投放中華鱘現(xiàn)場圖 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大熊貓”2017-03-03
- 武漢投放中華鱘千余條 中華鱘是什么?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7-03-03
- 水電站泄洪萬噸鱘魚逃逸 將威脅到中華鱘(圖)2016-09-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劇《幻戲圖》晉京展演好評如潮2025-04-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