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照片見證今昔變化:江頭18年發(fā)展 是“城長”縮影
2018年
江頭公園一帶繁華夜景。(洪偉財攝)
2000年
江頭。(何松青攝)
2015年
2015年3月1日,江頭附近,仙岳路成功大道立交完工通車。(本報記者王協(xié)云攝/資料圖)
2018年
蓮花廬山大酒店一帶高樓林立。(本報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1993年
廬山大酒店周邊高樓還不多。 (梁偉攝/資料圖)
海峽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席愷)這張反映2000年江頭的老照片,是何松青用心“修”過的。
“看著是黑白照,其實它是彩照。”何松青說,當時數(shù)碼相機剛剛出現(xiàn),膠片相機仍是主要拍攝器材,照片沖洗出來,盡管再用心保管,但時間久了,照片泛黃發(fā)舊,經過掃描后的效果很不理想,于是轉換成黑白照,“這樣既能反映那時江頭的面貌,看起來似乎還更有年代感。”
在67歲何松青的記憶里,湖里區(qū)的城市發(fā)展改造開始于21世紀初,當年作為報社的特約攝影記者,用手中的相機作記錄,是何松青面對城市變化表現(xiàn)出的一種本能反應。
照片中反映的江頭場景,位于如今中醫(yī)院斜對面的區(qū)域,選景角度由東向西,照片內人車熙攘,熱鬧非凡。何松青告訴記者,進行拆遷后,那里僅留下一座教堂,在拆遷后還未來得及清理的建筑廢墟上,人們自發(fā)形成了一個農貿市場,人車流動很大,交通堵塞嚴重,也很雜亂。
不斷建設發(fā)展的江頭,臺灣街成了它的商業(yè)標志,橫貫東西的交通要道——仙岳路不僅擴寬,還架設起了高架橋,車輛不再擁堵,中醫(yī)院大樓的拔地而起更是方便了周邊居民求醫(yī)問診……
何松青見證了這一切的更迭變化,至今他仍然感慨:改革開放好似給這座城市施了“魔法”,轉眼見的巨變如同夢境一般美妙和溫暖。
征集令
●征集時間:
7月18日-9月30日
●征集內容:
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特區(qū)變遷的老照片,均在征集范圍內,可以是重大事件、城市建設、經濟發(fā)展、社會民生、人民生活的記錄,也可以是廈門各行各業(yè)的成就等各類照片,或是廈門的一些特寫舊照。
●征集要求:
內容真實,影像清晰,原始照片翻拍或掃描均可,黑白、彩色不限。
●參與方式:
將照片電子版發(fā)送到郵箱xmrbmsb@ 163.com,注明郵件主題“廈門影像印記照片投稿”。照片需附上文字說明,注明拍攝時間、地點、人物及相關歷史背景,投稿者的真實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
備注:如果文圖相符,事實準確,文字優(yōu)美,將直接采用刊登;如果只有圖片,或者希望記者采訪,本報記者將上門為老照片翻拍,同時挖掘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向廣大讀者展示。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yè)下月可領穩(wěn)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