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wǎng)12月3日訊(海都記者 陳燕燕)恙蟲又闖禍了。11月下旬,省婦幼保健院接連接診兩起被恙蟲咬傷的病例。其中一名7歲的南平男童高燒14天,幾近休克,心肝腎等多器官受損,幸好及時查明病因,對癥治療后,男童已好轉(zhuǎn)。
省婦幼重癥醫(yī)學科主任王世彪說,在福建,恙蟲病的高發(fā)期是6至9月,但今年入冬后,天氣悶熱潮濕,恙蟲在山區(qū)仍活躍,這種病潛伏期較長,癥狀類似感冒,容易誤診,市民應引起警惕。
草叢嬉鬧被咬 男童多臟器受累
11月20日中午,小明(化名)被急救車送到省婦幼保健院,小臉蒼黃,呼吸微弱,心跳每分鐘高達121次。
小明媽媽說,小明已高燒2周,但不咳不喘,家人以為只是感冒發(fā)燒,吃藥后,體溫曾下降,但很快又飆升到39.5℃,小明的身上冒出很多紅疹,僅針尖大,家人才慌了神,把他送到福州。
接診時,小明幾乎休克,出現(xiàn)了心肝腎損害等10多項并發(fā)癥,被送進重癥醫(yī)學科搶救。
這時,王世彪主任發(fā)現(xiàn),小明的左腋下有一個傷口,已結痂,約黃豆大,他一再追問,“有沒被蟲咬過?”奶奶這才想起,他們住在南平山區(qū),11月初,小明和伙伴到草叢玩,兩人都被蟲子叮咬,回家后,伙伴涂了點氯霉素,很快就好了,小明只涂了花露水,幾天后留下這個焦痂。
11月27日,通過抽血檢測,小明被確診為恙蟲病,治療多日,小明總算退燒,目前還在住院中。
無獨有偶,11月16日,僅1歲的三明男童也因發(fā)燒13天,被緊急送到省婦幼保健院,醫(yī)生在他的左手前臂找到一個焦痂,診斷為恙蟲病,住院11天后,男童康復了。
被咬后不痛不癢 誤診率很高
“初期癥狀很像感冒。”王世彪說,恙蟲病的發(fā)病率很低,臨床上較少見,而且恙蟲極小,肉眼很難看到,市民被咬后不痛不癢,往往被忽視,潛伏期又長達4~21天。恙蟲病容易誤診,但病情發(fā)展迅速,很快就可能引發(fā)心肌炎、胸膜炎、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今年9月,一名5個月大的南平女嬰,被叮咬后,高燒一周不退,最后多臟器衰竭死亡。
王世彪說,該病與感冒最大的不同是有焦痂、潰瘍,但部位比較隱蔽。受感染的恙螨,喜好叮咬人體濕潤、氣味較濃以及被壓迫的部位,比如腋窩、外生殖器、腹股溝、會陰、肛周和腰背等處,病人一般不會想到這些焦痂和發(fā)燒有關,有的不愿讓醫(yī)生看到私處,隱瞞不說。為此,市民一旦發(fā)現(xiàn)身上的叮咬處出現(xiàn)紅色丘疹,繼而成為水泡、黑褐色焦痂,應盡快就診。
醫(yī)生提醒:暖冬恙蟲出沒 避免出沒草叢
記者從省疾控中心獲悉,我省每年都有人感染恙蟲病,大多發(fā)生夏秋季,尤其是6至9月。但入冬后,在省婦幼保健院,一周里接診2個恙蟲病人,王世彪分析,可能是今年冬天不太冷,又接連降雨,地面潮濕,引起了恙螨擴散,一些人在草叢戲耍時,衣著比較單薄,容易被恙蟲襲擊。
但他指出,不是每個被恙螨咬的人都會得恙蟲病,患病得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叮咬人體的恙螨體內(nèi)有恙蟲立克次體(一種微生物);二是被叮咬者抵抗力較弱。
疾控專家也表示,恙螨叮咬多發(fā)生于野外叢林、田間草垛等地帶,城區(qū)一般不會被感染,人與人之間也不會傳播,并且可防可治,有特效藥。避免恙蟲病,要避免在草叢和灌木坐臥休息或晾曬衣被;如需進入草叢,應做好個人防護,扎緊袖口、褲管口,襯衣扎入褲腰內(nèi);可在暴露的皮膚和褲腳、領口或袖口上噴涂藥物防蟲。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建甌市吉陽鎮(zhèn):全國最大的仙草基地 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