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7歲山西聞喜村第一書記柴曉飛病逝:村民朝他家方向三鞠躬
柴曉飛在村委會大院送體檢完的老人回家。郭瑞攝 資料圖
2018年的第一場雪,讓人猝不及防。后川村村委會里,討論完脫貧驗收的事情后,村民們正圍著老支書徐志忠打問柴曉飛的病情。一陣電話鈴聲打破了嘈雜:柴曉飛同志因急性肝炎引起肺部感染于1月21日下午去世。
1月25日,柴曉飛出殯的日子,后川村村民冒著大雪奔赴柴曉飛的老家河津市吳家關村,送他最后一程。大雪封路,實在無法通行,鄉(xiāng)親們就在中途一字排開,朝著柴曉飛家的方向三鞠躬,大喊:“曉飛,后川村民來為你送行了……”痛別親人,山河悲憫。
柴曉飛,任聞喜縣國稅局駐石門鄉(xiāng)后川村第一書記以來,幾乎沒有停歇過的27歲青年,走了!他用青春和生命踐行了一名黨員的使命。2月11日,柴曉飛被運城市委追授“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
“90后”干部有擔當,他早把后川當成自己家
在柴曉飛的微信朋友圈里寫著這樣一句話:“作為一名黨員,不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成一句空話,我要踐行于行動中,踐行于為人民群眾辦事的日常中,踐行于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點滴中……”
2017年7月,后川村第一書記調回,已經擔任扶貧隊員兩年的柴曉飛主動請纓擔任第一書記,要求繼續(xù)留在后川村脫貧攻堅。
鄉(xiāng)親們早已把他當成后川村人,“曉飛這個娃娃,和我們吃住在一起,皮實得像個地道的農民。”
“姨,在家呢,有啥事不?”“叔,你的高血壓藥天天早上記著吃哦!”擔任第一書記1個月,柴曉飛已經把44戶貧困戶162名貧困人口重新摸排了一遍,家家戶戶的苦難密密麻麻記滿了筆記本、裝在了心里。
鄉(xiāng)親們眼中的“娃娃”,辦起事來卻無比細致貼心:中秋節(jié)給貧困戶發(fā)慰問品,通知大家來領就行了,但柴曉飛不行,他開著老支書的三輪車,帶著兩位扶貧隊員先從最遠的自然村送起;冬天給貧困戶發(fā)棉門簾,柴曉飛不僅挨家挨戶送,還要掛好了才走;發(fā)放扶貧登記卡,挨家挨戶送到家,在屋里墻上掛好,門口乘涼的村民都不用起身……
村里很多人都在養(yǎng)雞、養(yǎng)蜂,但怎么賣出去是個問題。柴曉飛發(fā)動朋友在微信上宣傳,用自己的私家車幫村民送貨,而且每次取貨他都會先把錢墊付給鄉(xiāng)親們。“這十塊八塊對我們來說沒什么,但卻是老鄉(xiāng)們好幾天的花銷。”事實上,柴曉飛常有為加不起油發(fā)愁的時候。
位于中條山腹地,周圍溝壑縱橫,后川村去往縣城的50公里山路彎多坡陡,有的村民一年都進不了一次城。
自打柴曉飛到了后川村,他的私家車就成了鄉(xiāng)親們外出的“公交車”。半年不到,他的車就跑了8000公里山路,先后換了4條輪胎。
更多的時候,柴曉飛是靠著單位配給他們的兩輛電動自行車走村入戶,只要碰見走路的村民都要捎上一程。72歲的空巢老人崔黑女,每次看病都是柴曉飛接送,坐在車后座的老人,總是把柴曉飛抓得緊緊的,鄉(xiāng)親們一見就打趣說:是不是怕兒子飛了???老人樂呵呵地回話:“曉飛娃,比兒子都親!”
一心撲在事業(yè)上,鄉(xiāng)親們脫貧的事比天大
“拉拉家??梢栽黾佑H近,但要真正取得信任,還要看你給村里辦了多少事”,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柴曉飛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后川村6個居民組120戶410口人,人均耕地面積不到2畝,七成還是“跑水跑土跑肥”的山坡地;海拔1000米,倒是可以搞畜牧,但卻沒有草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真著急”。
村民們清楚地記得,柴曉飛為村里辦的實事一件接一件:
為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一條剛剛修好的水泥路已把最遠的自然村孫峪組與全村相連。
村民苦于無致富技術,他開設了農民夜校,培訓農戶種連翹、種花椒。村里10戶土蜂養(yǎng)殖戶管理粗放效益低,他就請聞喜養(yǎng)蜂協會上門教木箱養(yǎng)蜂技術。對于不愿去學習的,他還一次次做動員。致富路上,他不愿意讓任何人掉隊。
“只要一用水,就會想起曉飛娃”,是他為李家莊居民組爭取到6萬元,建起了濾水池。
“我不是貧困戶,但曉飛也給我想辦法出主意,我不能只顧自己致富,我要帶領貧困戶一起搞發(fā)展,否則對不起曉飛娃娃。”這是村民韓平安現在最想告訴曉飛的話。在柴曉飛的幫助下,他的青貯池建好后,牛冬天能吃上青草了,今年準備出欄的5頭牛能增收近萬元。
就在發(fā)現病情的前一個月,曉飛還幫助村里干了一件大事。柴曉飛和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宣傳落實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先后安置貧困戶31戶,申請政府補貼400余萬元。
“愿意打工的人都有一技之長,愿意種地的不再靠天吃飯,后川村已經大不一樣。”后川村村主任仝金紅說。
徹底改變落后面貌,沒有產業(yè)不行。深秋的夜晚,柴曉飛從村民家里走訪回來,一路上潮氣逼人,他靈機一動,濕度這么大,肯定適宜種植菌類呀!接著,他用了整整一個晚上,在網上搜索各種信息。天蒙蒙亮,他已經跑到鄉(xiāng)政府匯報情況。最終后川村申請籌集到資金13萬元,又通過村民自籌入股,建起了5萬棒規(guī)模的香菇大棚。
現在,第一波香菇馬上就要采摘,不僅給15戶貧困戶每年增加了1萬元的收入,還讓村集體也有了收入。
“安置房鑰匙拿上了,香菇一賣裝修錢也有了。當時是曉飛天天動員我,姨,你別怕,這香菇肯定能掙錢……”話未說完,56歲的鄭玉懷已泣不成聲。
作為一名黨員,為群眾奮斗是終生的必修課
柴曉飛是后川村民的“好兒子”,但他卻沒有時間照顧生病住院的母親,沒有時間陪伴妻子和年僅兩歲的兒子。有了后川這個大家,他已顧不上自己的小家。
柴曉飛忙呀,他肩上扛著的是后川的100多戶人家。大到鋪路種地,小到家長里短,鄉(xiāng)親們都離不開他。
山區(qū)晝夜溫差大,斑駁的墻壁上布滿了黑色的霉斑,8月份的天氣他還得開著電褥子取暖。累到和衣而睡是家常便飯,可村里的大事小情,怎么能放得下?
他就是后川的扶貧活檔案,每家的困難他都記在心上。貧困戶李根科的兒子遇車禍身亡,是他聯系律師同學幫助要回了賠償;貧困戶王張平兩個孩子上學,是他幫忙爭取到貸款;村民張秀珍患有長期性白內障,是他忙前跑后,為其治好了眼病……每每提起柴曉飛,鄉(xiāng)親們都哽咽得說不出話,誰也不愿相信,那個高高壯壯的大小伙子怎么就沒了!
手機是柴曉飛留給妻子為數不多的貼身遺物,但手機里記錄最多的不是家人,而是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
“有時候好不容易回趟家,還帶了一大堆要填寫的資料。”對于妻子陳露溪,陪著丈夫填扶貧檔案是這半年來最深的記憶。而現在,陪他加班加點的機會也沒了。
曉飛是個停不下來的人,但在周圍人眼里他是快樂的,“這種快樂是發(fā)自內心的,他真把幫群眾脫貧當成了自己的事,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成自己畢生追求。”
曉飛走了,留下的是變了模樣的后川,身后是人們的聲聲呼喊。
同事寧曉輝在喊:曉飛哥,你不是說等村里驗收過線就給我們做紅燒肉,已經過線了,你怎么不做呢!
貧困戶鄭玉懷在喊:曉飛,春天來了,姨給你挖了好多野菜,做了你最愛吃的蒸菜,回來吃啊!
非貧困戶李三友在喊:曉飛,自從咱們建了青貯池,牛真的肥了,你不是還要帶我去考察嗎,你忘了?
村民李春花大媽在喊:娃呀,你給我們下載的廣場舞,我們都學會了,你記得回來看??!
……
后川的大山有幸,記住了這個小伙子的容顏,后川村的群眾有情,卻留不住他遠去的腳步。“曉飛娃累了,他的心就歇息在村里山坡坡上!”
來源:微信公號“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90后立遺囑引熱議怎么回事 90后為什么立遺囑真相揭秘太震驚2019-12-27
- 分期消費當量力而行2019-12-04
- 90后30歲倒計時!第一批90后馬上就30歲了2019-11-28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轉發(fā)周知!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行為都是詐騙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