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1月9日電 (記者 孫虹)“遷臺記憶”檔案文獻是承載兩岸同胞共同記憶的主要載體,是“兩岸一家親”的有力證明。福建省泉州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蘇悅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泉州“遷臺記憶”檔案征集工作初見成效。
2021年5月,泉州在福建率先啟動“遷臺記憶”檔案文獻搶救征集工作。截至目前,泉州已征集各類“遷臺記憶”檔案文獻資料2000多件,其中包括信件、戶籍、憑證、圖書資料、紙質照片、錄像、口述實錄采集等。
蘇悅表示,“遷臺記憶”檔案征集仍存在征集線索少等問題,應加大力度繼續(xù)推進“遷臺記憶”檔案征集工作。
作為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泉州與臺灣隔海相望,地緣相近、血緣相親,臺灣人口中祖籍泉州的約占44.8%。歷代遷往臺灣落地生根的泉州籍先民,在兩岸混居、求學、信仰、工作、通婚等活動中,留下大量真實反映兩岸社會變遷、承載民族記憶的最原始而珍貴的檔案文獻,統稱“遷臺記憶”檔案文獻。
蘇悅指出,而今,當地老一輩臺胞臺屬幾近古稀,民間對“遷臺記憶”檔案文獻的保護意識薄弱,檔案文獻實體散佚損壞嚴重,口述檔案項目較少,泉州民間“遷臺記憶”著實面臨著消逝風險。
為此,蘇悅在正于此間召開的泉州市兩會上提出,建議泉州設立“遷臺記憶”檔案工作專項保障資金,用于實地走訪、線索征集、整理修裱、建設“遷臺記憶館”等工作;深入挖掘“遷臺記憶”里的兩岸故事,擴大宣介輻射面,引導更多人參與保護、收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
蘇悅還建議,依托高校、科研機構、檔案機構的專業(yè)力量,通過座談、研討等形式,充分挖掘“遷臺記憶”檔案文獻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活化利用“遷臺記憶”檔案文獻。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全線通車!途經14個革命老區(qū)縣的興泉鐵路“開跑”2023-01-03
- 風險普查媒體八閩行 泉州南安:普查數據為百姓保駕護航2022-12-27
- 廈漳泉居民二手房用水過戶實現跨市聯辦2022-12-23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南京市臺辦走訪海峽兩岸臺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基地2023-0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