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語賦》梁翊統(tǒng)領的劈柴處,就是來斷案,查辦官員,替皇帝做事情的機構(gòu),但是為什么要叫這么一個奇怪的名字呢?
男主角梁翊,他所在的部門是劈柴處。“我劈柴處拿人,從不需要圣旨”?!舵陶Z賦》第一集,梁翊就帶著劈柴處手下雷厲風行地抓了一個朝廷官員拷問,說抄家就抄家,說動刑就動刑,劈柴處的威名令人聞風喪膽。這樣一個威風冷酷的機構(gòu),應該像“錦衣衛(wèi)”、“軍機處”一樣牛的地方,為什么要叫“劈柴處”?
其實,《嫣語賦》本就是架空虛構(gòu)的背景,“劈柴處”也是編劇虛構(gòu)出來的機構(gòu)名。但“劈柴處”這個名字雖搞笑,也是有說法的。根據(jù)《嫣語賦》小說中的解釋:朽木為柴,劈柴處就是負責找到這些朽木并且鏟除的部門,也就是幫國家劈掉廢材和庸才的意思。
男主角梁翊作為劈柴處檢校使,不但要鏟除腐朽,還要想方設法選拔賢能,幫朝廷尋找真正堪用的人才?!舵陶Z賦》中梁翊選擇與秋家聯(lián)姻的初衷,就是想要借助秋宜的名望和人脈,來選拔和推薦更多人才。
“與北涼比,我大朔有三大弊:冗兵、冗費、冗員,如今外有北涼虎視眈眈,內(nèi)有流民反叛不斷,朝中庸官貪官人浮于事,如果再來一次燕京之變,我大朔未必還有和北涼談判立盟的資格”。“因此,我需要一批敢于擔當,真抓實干的人頂上去”。和老丈人秋宜的一番話,將男主角梁翊為國為民的形象盡展眼前,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劈柴處”似乎也嚴肅了許多。
如果非要找一個出處,劈柴處的名字應該是借鑒了清朝的“粘桿處”。雍正在九子奪嫡時期,雍親王府中設立了“粘桿處”。對外稱是為了趕走府中的蟬蟲,讓王爺能安心工作,實際上就是“血滴子”組織,專門替雍正收集情報、干臟活。“粘桿處”、“劈柴處”聽起來十分接地氣,本身就存在著迷惑人的性質(zhì),其背后隱藏的真實目的才更值得深究。
《嫣語賦》作為一部女性勵志言情劇,男主角梁翊的人物塑造也相當出彩,隨著劇情推進,這個人物的閃光點也越來越凸顯出來。從一出場對落難的女主冷眼旁觀、暗中安排女主去尼姑庵,到雙方誤會解除,再到為了女主求藥甘愿下跪受鞭打,梁翊一次次都在讓人對他改觀。都說梁翊像“黑心茶”,其實他是永遠都有自己的準則。他說自己不是俠義之士,但其實他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始終藏著一顆赤子之心,為了伸張自己心中的正義,選擇了劈柴處。
責任編輯:端焰
- 新修訂的《網(wǎng)絡安全審查辦法》今起正式施行2022-02-15
- 國家納米中心在鋰金屬電池負極研究方面取得進展2022-02-15
- 印度今年首次航天發(fā)射一箭三星2022-02-15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